当前,数字经济蓄势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现阶段,数字经济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是何地位?5月12日,市资规局局长赵无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正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的安庆市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重要途径和抓手。
赵无名说,发展数字经济高度契合高质量发展内涵,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有助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转型,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新的增长动能,加快动能转换。发展数字经济是安庆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既是挑战,更是实现“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4月底,我市党政代表团专程赴杭州学习考察发展数字经济的经验做法,赵无名深受启发。他坦言,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关键要做好“顶层设计”。
要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数字经济发展,最终目标是智能经济,制高点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发展,应该以智能化为主导方向。
要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生态结构,概括起来就是“一大二化四基础”。“一大”就是建立数字大脑;“二化”就是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四基础”就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
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重点。例如南京在重点发展云计算平台以及高端服务软件,苏州在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应用,无锡在做大做强物联网产业,常州在谋求智能制造突破,杭州在建设城市大脑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等,我市也应该研究自身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抓住数字经济发展“风口”,大跨度向以数字为基础的新实体经济“换道”,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方面定好位。
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该如何更好地挖掘数据资源呢?赵无名认为,我市发展数字经济,除了必要的人才支撑、将来的主体培育之外,当前,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重点从夯实数据基础、提高技术水平、加大要素投入、完善服务体系四个方面下功夫。
要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基础。支持鼓励政务大数据、经济大数据、生态文明大数据、民生服务大数据的开发、收集、管理,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数字化;在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方面谋求突破,想方设法成为数据资源富集、使用成本低廉、使用最为便利的区域,让数据真正成为可以创造价值的要素资源。其中,我市可以在数据交易中心的建设上下功夫,提前研究数据产权的属性、标准、交易规则,抢抓机遇和时间建立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甚至通达世界的特色数据交易中心,打造数字经济核心资源汇聚、分享、联动的大平台。
要提高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鼓励本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大数据标准化建设和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创新资源开展前瞻性、先导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若是能在关键核心技术或者软硬件基础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上取得突破,都将给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动力来源。
要加大数字经济发展的要素投入。在“新基建”三个方面、七大行业体系下,持续完善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高附加值产业链方面的投资规划,以投资带动产业集聚,朝着更大规模、更强吸引、更高质量方向不断前进。
要完善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构建面向政府、企业、个人的全方位、全流程、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向医疗、教育、健康养老、就业服务、社区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深化应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作为要素保障和规划服务的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如何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支持的我们全力支持,有困难的想方设法支持,总之要通过实实在在的主动作为,合法合规支持安庆抢抓数字经济发展重大机遇。”赵无名说,市资规局将做好要素保障和规划服务,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要素保障方面,将结合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村庄规划编制,确保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和建设项目,以及数字经济发展平台、企业、基地等项目的空间需求,做好空间保障;对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名录的数字经济发展项目,将按照“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优先保障建设用地,做好用地保障。
对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通信设施除外)、新型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经营服务项目,按商服用途落实用地,地价上给予不低于基准地价或土地取得成本的优惠政策。数字技术企业所需工业用地的土地出让底价,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内,可学习借鉴先发地区的成功做法,根据土地评估结果和产业政策综合确定。
规划服务方面,将按照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要求,结合“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要求,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在用地审批、土地供应、规划审批、产权登记等各个环节提速增效。将重点在提速规划审批上下功夫,将在现行追求全省最优的目标要求下,力争数字经济发展项目规划审批时间进一步提速提效。
(记者项珍)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安徽新媒体集团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189 1968 1620
Copyright© 2006-2020 Anhui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