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应邀参加了由科技日报主办,科技部人事司、青年联合国协办的“第五期科技创新大讲堂”。董明珠分享了格力电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发展历程,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一定要保护中国民族品牌”,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在当下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的浪潮中,民族品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无论是之前的化妆品品牌,如美加净、小护士;还是家电品牌,如红星、苏泊尔等,这些国人曾经耳熟能详的民族品牌,在被外资收购后,命运多舛,不是逐渐被“雪藏”,就是直接被“边缘化”,甚至被再次“转卖”。
对此,董明珠深感痛心,她说:“在收购兼并的过程中,中国很多企业给卖掉了,真的是很痛心。中国的品牌很多都不复存在,都打的是洋品牌,打工的却是中国人,用的材料是中国的。用中国(品牌)换了洋品牌,税收没有了,给人家拿走了。”
面对这些血的教训和切肤之痛,如何保护民族品牌,无疑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众所周知,格力作为一个民族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电器行业的“龙头老大”。2014年,格力进入了世界五百强,年销售额一度达到了1400亿元。不过,我们也许不知道,早在2004年,格力就遭遇过被外资并购的难题。面对并购,格力电器的管理者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顶住压力,对外资大胆说“不”。于是,才有了中国的民族品牌格力,才有了中国人自己强大的格力。从现在看来,不得不说,格力彼时对外资“说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也具有“标本意义”。
保护民族品牌,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从消费者的角度讲,对民族品牌最好的支持就是实实在在的购买行为。从政府层面讲,政府应当大力扶持民族企业,为民族品牌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不过,纵观格力的发展,我们发现,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保护民族品牌,消费者和政府的“助力”都是外因,从根本上讲,是需要中国品牌自身不断创新发展,苦练内功。在这方面,董明珠的感触具有启发意义,她说:“我们国家要强大,要走向世界,那要用东西说话。没有硬功夫,有什么用?”。
格力几乎在“一穷二白”的背景下起家,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坚守“不拿来技术”,一步步挑战自己,一步步通过创新来发展壮大。近年来,格力先后突破了变频空调关键技术、直流变频离心机技术、无稀土变频压缩技术、双级变频压缩机技术等一系列尖端技术,这些技术在国际上都属于领先水平。正是凭借着一整套科技创新体系,格力在2015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也是格力四年内第三次获得科技进步奖。
如今,格力电器有6个研究院,近8000名技术开发人员,他们都是格力自己培养出来的“干将”。格力已经掌握了空调的核心技术,而且每天会有十几项专利出来,正在引领着空调业的未来发展。正是有此“底气”,董明珠才自豪地说,空调行业一百多年了,最先进的技术在中国。
现在的格力,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的格力”。格力,是中国的民族品牌,更是响当当的“中国造”世界品牌。透过格力品牌的发展,我们坚信,只要坚持自主创新,民族品牌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民族品牌来说,创新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但值得从当下开始,扎扎实实一步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