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中安在线 | 安徽新媒体集团 主办
天气预报:
商务合作:189 1968 1620

手机市场大退潮在继续 进入“至暗时刻”

时间: 2022-07-19 15:59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安在线 >> 徽商  时间:2022-07-19 15:59   收藏    打印

  2022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进入“至暗时刻”。

  根据工信部旗下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08亿部,同比下降27.1%,其中,5G手机出货量8620.7万部,同比下降20.2%。

  CINNO Research的数据也给出了一个惨淡的事实:5月大陆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约为1912万台,环比4月增8.6%,规模上有所恢复,但同比去年降幅高达19.7%,创下自2015年以来最差5月单月销量。

  更令手机厂商焦虑的是,人们的换机换机周期在持续拉长,年轻人不愿换手机的话题也一度冲上热搜,市场需求萎缩让整个行业陷入新的困境之中。

手机市场走向低迷期

  过去的十年(2011-2021)是智能手机的黄金十年,国产品牌借势而起,涌现出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等国产品牌,推进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繁荣。

  如今,智能手机行业一路遇冷,整体出货量持续下滑,即使头部手机厂商也感受到阵阵寒意。

  根据 Canalys 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除荣耀和苹果保持增长之外,OPPO、vivo、小米等品牌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 vivo 同比下降 44%,OPPO 同比下降 34%,小米同比下降 22%,其他品牌合计同比下降 48%。

  销量的下滑直接影响到厂商业绩。根据小米集团披露的 2022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集团总营收73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调整后净利润2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2.9%。

  这是自2018年上市披露数据以来,小米首个季度营收和调整后利润同时出现负增长。

  手机业务作为营收占比超过一半的支柱业务,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 458 亿元,同比下降 11%;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 3850 万台,同比下降 21.4%。

  不仅是小米,国产手机厂商都将面临10年以来最大的考验。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fK预测,2022年中国智能机销量或跌破3亿,回到10年前的水平,并且在短期内仍将持续。

砍单潮蔓延,产业链承压

  市场低迷下,寒意正在从消费端蔓延至生产端,一波“砍单潮”正在席卷产业链。

  根据 CINNO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大陆市场智能手机 SoC 出货量约为 7439 万颗,同比下降 14.4%。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球手机图像传感器出货量同比下降约 27%,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同比下降约 12.5%。

  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称,中国主流安卓手机厂商今年以来大幅“砍单”,已削减约2.7亿部手机订单。

  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导致人们的换机换机周期在持续拉长,进而让整个市场陷入恶性循环中。据Counterpoint数据,目前中国用户平均换机周期超31个月,远超2017年的22个月。

手机越来越贵,想换不容易

  几年前,在手机市场2000元左右就可以买到一部国产旗舰,如今,手机厂商中端手机的价格都已超过了3000元。

  我们以今年1月到2月上市的新机来看,小米12系列、OPPO Find N、一加10 Pro等,这几款高端机型的平均价格都在4000元以上,贵的甚至接近6000元。Redmi、realme、iQOO推出的中端手机,都推出了不少中低端机型,价格也都在三四千元。

  手机越来越贵成为不争事实。据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批发ASP在2021年突破了300美元,是2013年以来智能手机行业最高的价格。

  显然,在整体销量不能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手机厂商通过追求单机利润成为生存之道。例如苹果iPhone,其毛利率超过50%,即使在市场销量波动下,苹果也能有非常好的营收表现。

  对于消费者而言,更高的价格无疑增加了换机成本,也进一步拉长了换机周期。许多厂商为降低用户购买新产品的成本,开始推广翻新产品。

  总的来看,技术创新带动了过去10年的智能手机增长,全面屏、生物识别解锁、手机芯片、多摄像头等创新技术的发展,吸引了一大批的手机用户频繁更换新款手机。

  然而近年来,手机行业的技术创新进入瓶颈期,消费者换机热情冷却、市场日趋饱和,接下来手机厂商如何激发用户的换机热情。

  正如荣耀CEO赵明所说,“别人有,我也有,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了。创新、体验和服务,这是最本质和核心的。”

来源:飞象网  编辑:岳思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安徽新媒体集团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189 1968 1620

Copyright© 2006-2020 Anhui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网站:中安在线安徽国企网新徽商网中安汽车网中安教育网中安旅游网

图片新闻

中安在线 | 安徽新媒体集团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189 1968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