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权最靠近群众。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些经济发达镇承担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项目审批建设、城镇管理、乡村振兴和服务群众的职能,迫切需要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服务权限、构建简约精干的组织架构、推进集中审批服务和综合行政执法等,以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全面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2020年4月安徽省经济发达镇改革启动以来,各地均积极谋划改革举措,有序推进改革落地,探索出一些务实、有效的经验做法。日前,记者对滁州市部分乡镇进行了探访。
扩大管理服务权限,破解“权责不匹配”
全椒县大墅镇地处全椒县城与肥东县城之间,国省道在此交汇,享合肥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便利,因此,近些年来工业经济、农村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客商和游客前来投资、旅游。
9月初,记者走进大墅镇为民服务中心,8个审批服务窗口全部为“综合审批”窗口,办事群众到任意一个窗口均可以一站式办成事项。而镇政府各个办公室的门牌上不再是以前的“水利”“农经”“规划”“民政”等众多单位名称,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发展办公室”“农业农村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等几个综合性部门。此外,过去城管、国土、文化、生态环保、农业等各支专业执法队伍也合并成了一支综合执法大队,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全椒县委书记杨光(右二)在大墅镇调研。罗圣玲 摄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的是更好地承接县直赋权,扩大乡镇管理服务权限,破解‘权责不匹配’的矛盾。”全椒县委编办主任马彦对记者说,随着大墅镇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集中,乡镇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大大增加,而原有的服务权限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出现“小马拉大车”现象。结合实际承载能力,县里最终确定大墅镇第一批赋权事项73项,其中行政权力50项、公共服务23项。
“过去,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等需要到县发改委、县经信局办理,如今权限下放在乡镇,提高了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大墅镇组织委员桂峰说。前不久,安徽创皖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在大墅镇投资兴业,从项目进场到主体竣工仅用了五个月时间。在毗邻南京江北新区的来安县汊河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这里的楼盘数量几乎与来安县城相当,因此,物业维修资金交存确认与使用申请核准业务较多。“过去,这两项业务都需要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理,给当地群众,特别是很多住在汊河的南京人带来不便,赋权后在镇里即可办理,群众怕手称快。”汊河镇物业办主任杨铭告诉记者,镇里干部对本地小区的状况更加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业主申请维修资金。
目前,滁州市6个经济发达镇共赋予县级管理服务权限329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同时,为推动赋权事项真正落地落实,各镇与县直部门签订委托协议,即时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完善赋权事项办事指南,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日常管理,规范权力运行。通过县直赋权部门与经济发达镇的沟通、指导和监督,杜绝“一放了之”,基本实现了“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
整合机构,资源下沉,缓解“人少事多”
“以前组织协调抗旱,特别是核定申请抗旱资金需要找水利站、农经站、农机站的人开会协商,农经管钱、农机管机械、水利管开机,费时费事。现在3家成为1家,当天碰个头,当天钱就批下来。”大墅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助理吴鹏对记者说,大家在一个办公室沟通更方便、决策更科学,今年镇里几个村旱情严重,哪里急需调水、用钱,基本上都是当天会商、当天办完。
全椒县委副书记、县长唐雨(右二)在大墅产业新城调研。张群 摄
大墅镇统筹镇党委和政府机构设置,成立10个综合办公机构,其中副科级机构5个,分别为党政综合办公室、乡村振兴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党群工作办公室、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办公室、财政金融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为民服务中心。该镇行政编制由42个调整为43个,事业编制由36个调整为47个。
“过去,乡镇站所的人员是县里看不到、乡镇管不到,成立综合办公机构就把原来‘七站八所’的权力下划到乡镇,对公安、司法、市场监管部门设在大墅镇的机构继续实行派驻体制,条块结合、以镇为主,业绩考核、提拔使用权均交给乡镇,接受镇党委统一领导。”全椒县委编办主任马彦介绍说,改革后,镇里干部不再分行政、事业单位身份,而是实行编制统筹管理使用机制,将71名干部统一纳入10个综合机构中,有效缓解“人少事多”问题,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其中,事业单位人员可以通过新设置的综合机构管理岗,获得晋升机会。
为更好地提供审批办事服务,大墅镇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立可接收全部业务的8个综合窗口,按照接收办件、处理办件、交接给办件人的闭环模式,打造为民为企服务的“全科窗口”。同时,统筹9个综合机构人员陆续进驻为民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相关领域党政内设机构和事业站所力量,作为保障“前台”运行的“后台”,形成“前台”为群众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的新机制,构建“一站式”综合审批服务体系。
汊河镇整合汊河开发区政务服务分中心和汊河镇为民服务中心,199项事项进驻为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推广“2号章”审批模式,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全面取消复印件、压缩办理时限。开设长三角“一网通办”企业和个人服务专窗,共受理51项服务事项。建设政务公开专区和“7x24小时不打烊”自助区,推行“一网通办”“掌上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大墅镇为民服务中心综合审批服务窗口,一站式、闭环式服务企业和群众。张雨莲 摄
此外,大墅镇还启动党建引领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智治中心“驾驶舱”,进一步增强“统”能力,将10个综合机构和派驻机构工作力量全部纳入数字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同时将低点监控、高空瞭望、无人机、雪亮工程等资源全域接入,运用三维建模、GIS地图等技术手段,做到网格化管理数字化,建立数字网格,实现“服务、治理”7*24小时智慧化、网络化的新模式,构建“实地+云端”的新格局。该平台的建成,完整打造了大墅镇“一平台一中心”的1000平米为民服务圈,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有力推进经济发达镇改革。
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让“看到管得到”
“以前,像秸秆焚烧、违章建筑这样的事情,乡镇干部看到了却不能管,因为没有执法权。”过去曾是大墅镇环保站站长的周浩,如今已是大墅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一员,凭借手中的“综合执法证”,他可以参与乡镇各类行政执法行动,看得到就能管得到。
大墅镇整合现有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下设4个中队,统一配备执法装备,重点围绕5大板块,将辖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文化旅游、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等行政执法权限进行“全领域、全覆盖、全范围”整合优化。
“平时,我们二中队主要负责镇区这一片的违建拆除、垃圾处罚、市场管理、烟花爆竹等,有大的统一行动时几个中队合并到一起,有分有合,高效有力。”大墅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武德林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执法大队联合对辖区KTV进行黄赌毒及消防安全等综合检查,只需查一次即可,而过去要好几个部门分别去查好几次,给经营者带来麻烦。
汊河镇则建立了“巡查、监管、执法”三位一体机制,组建综合行政执法联动队伍,以“联动执法+综合指挥”的方式,打造综合执法平台。同时,运用“网格化管理+分区域执法”模式,叠加综合执法“一队伍”、镇村治理“一张网”的双重优势,推动分散管理向系统治理转变。“目前共有执法人员49人,其中,县政府倾斜配备10名城镇义务兵和转业士官,汊河镇调配11名行政、事业编制人员及购买服务人员28人。”汊河镇组织委员吴红介绍说,综合执法大队成立后,对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可以贴罚单、扣分、罚款,效果明显,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经济发达镇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由‘物理改革’产生了‘化学反应’,有效激发了人的活力,提升了乡镇管理服务能力,对营商环境改善、工业经济、城镇建设、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宅基地改革等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滁州市委编办主任张华贵说。
蓬勃发展的全椒县大墅产业新城。刘玉虹 摄
去年以来,大墅镇固定资产投资、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都有大幅增长,大墅产业新城入驻亿元以上企业24家,投资总额172.7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并拥有规上企业11家,学校、医院、自来水厂、标准化厂房、现代物流园等配套建设加快推进。汊河镇则以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为突破口,捷泰太阳能电池片、人民控股集团光电显示等超百亿元项目陆续落户、开工、投产,跨界合作产业园、科创综合体加快建设,先后荣获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轨道交通装备)、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等荣誉称号。(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河 通讯员 罗宝 沈果)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安徽新媒体集团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189 1968 1620
Copyright© 2006-2020 Anhui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中安在线 | 安徽新媒体集团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189 1968 1620